经纪圈

查看: 1093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场所的精神 | 每一座建筑都应该有其独立的灵魂与意义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30 11:1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IP未知

“场所的精神”(genius loci)是罗马的想法。



根据古罗马人的信仰,每一种“独立的”本体都有自己的灵魂(genius)、守护神灵(guardian spirit)。这种灵魂赋予人和场所生命,自生至死伴随。


德格尔说:“单独的房子、村庄及城镇是在其中或其周围的建筑物集结各种中间物(in-between)所形成的成果。因此人为场所的基本特质是集中性包被性


真正的意义是“内部”即“集结”其所了解的一切,为了达成这种机能,便有与外部相关的开口(事实上只有内部才有开口)。



这里,当周围的“包被”被定义成植物、溪流、自然坡地形成的小盆地,当然也有园区道路。


包被性如果也被列入设计考虑的范围。那么是周围环境导致了“意义”,还是设计的过程同时也创造了“包被”?常规意义上的“包被”通常被想象成实体物质,如墙。


但任何能产生心理认同的场所地景同样也是“包被”的选择。由于此处“包被”从实变幻成相应的虚,也得到了相对模糊的“包被”(边界),使得物理性上的“边界”与视觉心理上的“边界”发生了错位,本质上带来了使用者(业主)的心理认同(投射)、并变成探讨该设计的场所精神的一种可能。



诺佰·舒兹说:“环境的特性”,亦即场所的本质。一般而言,场所都会具有一种“特性”或“气氛”。


所以,寻找场所的意义,无法离开场所。场所即是目的,也是条件。


在项目中,场所地景的包被性已经具有“物理性”和“心理性”的错位。



那么在室内设计中,我们也进一步加强这种天然的特性。在建筑空间的边界上,也区分出“物理性”和“心理性”两种思考。


在室内视线选择中,弱化周边包被中的道路界定要素,一旦进入室内,则交通道路的边界就完全不可见。所能被视觉关注的,均是东、南、西三个方向的景观(自然的和人造的)。



此时,人的视觉关注点在近景(人造露台、凉亭、花园)和远景(溪流、坡岸、大树)之间逻巡,意味着建筑物本身的边界也被弱化忽视,这也是场地“包被”边界双重性在此层级上的再现。



空间”与“特性”的区分,当人定居下来,一方面他置身于空间中,同时也暴露于某种环境特性中,这两种相关的精神更可能称之为“方向感”(orientation),认同感(identification)。



参考材区(Lynch)的著作,以“节点”、“路径”、“区域”来表示基本的空间结构是构成人的方向感的客体,这些元素在知觉上彼此间形成一种“环境意象”,好的“环境意象”能使拥有者在心理上有安全感。


依据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入口处的楼梯是强烈的“节点”要素,并且也是“途径”的一环。



第二处重要“节点”是客厅的壁炉墙,它是全屋中心最矗耸,也是最全视觉性的焦点。



垂直向度和坡顶交汇处形成的尖角,带着欧洲中世纪高塔和尖顶的浪漫或表达。


同时,简单而易于理解的量体(此处为实墙)被摒弃,转换成透明的框架式架构,线条成为力量和动态的象征



顶部不规则的建筑造型被进一步强调,线条的力量感更强


此处的线条是指虚的光带,而非实体的物质线条。在人造强光带的衬托下,自然光透过天窗投射进来,虽然柔和,但更有光线的体积感



建筑史的进程中,力量、秩序、特性、光线、时间,成为最重要的五个要素。其中,力量、秩序是简单的物的表达,它们构成空间,特性是物和复杂的整体的表达。


光线是非物质化的,但它仍是可被感知的现象。光线和特征已经可以传递出场所精神的表达,不过仍然是静态的表达。



如果每一个场所的精神都是可以被不断细分为更多种的微场所精神,它依据步入者各自的经历特质而产生不同的微场所精神,但又不脱离总体的场所精神而存在。 


最终,通过各自不同的微场所精神,希望它们可以自发地汇聚成总体场所精神,则还需要加入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时间



时间不是一种现象,而是现象的连续和变化所形成的秩序,“途径”是体现或者说是表达“时间”的一种要素。


“途径”的安排或设计,就成为途径本身和时间表达的嵌套结构,某种程度上时间的体验通过途径完成,更微观意义上说,人的部分生命历程被融合在这些途径和时间里。此时,真正的“场所精神”在“此下”完成并被体会。



途径的考虑,从“包被”边界的暧昧性出发,依据完形心理学(Gestalt Teory)的理论,人会自动去寻找不确定的边界。


在此设定下,进入者在未知空间体系里,会自然地往建筑结构的通透围合方向(大玻璃景墙)进行,从而形成一种自我选择的强制动线


在这条动线中,功能所希冀的途径与设计的初衷重合,同时将垂直交通核心位于中间而带来的双向通过可能自然消解成单向途径,即保证了视觉秩序的审美诉求,又保证了时间秩序的不被错乱。



首层途径完成之后的方向性,被引导至地下层。由于建筑本身的特性以及室内布局有意识的光线疏导,这一层的行进途径安全重叠了首层的过程。


坡地地下层的光的条件,带给此处空间同样的边界“暧昧性”并且多加一层“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设有附随通常意义上“安全感”的负向情绪——压抑感。



顶层的布局因为实际功能的需要,在内部具有相对稳定和明确的“包被”边界,整个空间的重点在此从外部转入内部。


途径中的另一重节点,就是顶层的过厅



德语的场所(fried)意味着自由,也就是避免伤害和危险。这种保护方法是利用包被(umfriedung)达成的。“和平”(friede)和满足(Zufrieden),朋友(freund)以及(frijou)有关。


为了保证过厅天然的包被性不被破坏,所以这个空间除了建筑限定结构的材料选择之外,没有做任何形式上的处理。一切都交给空间和光



这一设计的总体探讨在于,如何从设计的层面出发,抛弃对于形式的低层面创造,而更多关注在设计的本质上,通过修辞学的手法对“场所精神”的创造做出初步的浅显理解和实验,希望能由此突破自我的藩篱。


翁瑞栋于杭州 2018·06




  • 关于翁瑞栋


VBD室内设计公司-创始合伙人;

2018国际设计大奖金创意奖特邀评委;

2017法国双面神GPDP AWARD国际设计大奖-金奖;

2016中美国际设计交流展-国际特别设计奖;

2014年第16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学会奖酒店工程类大奖。


其设计作品秉承对业主商业成功的负责、对项目场所精神的挖掘,凭借深厚的创意设计功力、精到的市场剖析能力以及执着的专业精神,获得工装设计业界极高的赞誉。



在作品中,将“场所精神”作为设计语言用于空间表达。从设计的层面出发,抛弃对于形式的低层面创造,更多观注在设计的本质上,通过修辞学的手法对”场所精神“的创造做出初步的浅显理解和实验,由此突破自我的藩篱。


  • 代表作品


景瑞·原墅




景瑞·原墅清水样板房





伯爵地板概念精品店




浙江万科集团总部办公楼




花港观鱼·西湖莲庄




金隅学府




青芝坞——潦斋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地产画报」,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

帖子

5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52
沙发
发表于 2019-4-26 12:35: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上海
首付18的花园洋房,主做嘉兴项目的分销大佬们快来找我合作吧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