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网在整个商业地产领域都在寻找转型创新之路的当下,许久没有大动作的凯德最近有了新动向,继去年年中推出在广州的最大住宅项目之后,这次凯德瞄准的是其最熟悉的上海市场。 4月7日,凯德中国宣布与临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参与上海临港地区的功能性开发。凯德表示,双方将从城市功能打造、高端商务、产业园区、教育医疗、金融平台、运营体系等方面进行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合作。 深耕上海20余年,地产“科班生”凯德已有商业综合体、住宅、写字楼、购物中心、服务公寓等多个项目,此次开发临港地区,是其在沪版图的进一步扩张,也是新加坡产城模式的又一次试炼。 搭伙沪上国资朋友再入临港区域 实际上,这并非凯德与临港集团的首次合作,此前双方曾经合作过上海凯德新视界项目——项目地处浦东新区临港新城万祥镇祥安路祥凯路,是凯德进入临港区域的首个住宅项目。而这次战略合作是继住宅项目之后,凯德进一步深入临港区域。 对此,凯德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自2011年起,凯德进入临港地区开发和投资项目,是出于看好该地区的长期发展所作出的战略决定。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2003年,上海市正式启动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247平方公里,临港地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距上海市中心75公里,北临浦东国际航空港,南接洋山国际枢纽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六大功能区域之一。 虽然距离上海的中心城区较远,但依托政策的支持和临港交通优势,临港产业区依然受到不少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航空海运企业的青睐并入驻。根据规划,到2020年,临港将成为一个常住人口120万左右,功能相对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另一方面,凯德此次再入临港区,将继续搭伙当地的国资企业——临港集团。作为上海唯一一家以园区投资、开发与经营和园区相关配套服务为主业的大型国企,除了临港产业园区,临港集团还承担了上海多个园区的开发工作。据介绍,临港集团开发区分布于上海十二个区县,总面积占了全市土地面积的1/22,2014年,其下属开发园区的企业营业总收入5371亿元。 凯德认为,凭借凯德在住宅、商业等领域的专业管理优势,以及基金运作的经验,结合临港集团丰富的土地储备和产业园区开发的经验,双方将实现优势互补。不过就合作的土地规模、项目金额等,凯德尚未作出具体的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凯德再进入临港地区,不再单单只是发展住宅和商业综合体,可能还将有基金运作等金融方面的业务。 凯德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双方将从城市功能打造、高端商务、产业园区、教育医疗、金融平台、运营体系等方面进行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合作,包括可能通过基金运作和资源引进推动一批工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询,凯德注资中国业务的房地产投资信托现有1支,资产总值约118亿元人民币;12支私募基金,总规模84亿美元。 借鉴新加坡园区产城模式 事实上,在商业地产领域有超过20年经验的凯德中国,近年开始试水工业园区的项目,除了与拥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合作,凯德表示,此次与临港集团合作开发临港地区,将参考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成熟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始建于1961年,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新加坡裕廊管理局是新加坡工业园区的主要开发者,目前新加坡有工业园区35个,承载7000多个生产厂家,年均完成GDP2000亿元,对新加坡的直接贡献占25%。 在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开发运营模式中,政府垄断是其中一大特色,资金筹集、土地运用、招商引资等均采用一级政府统一规划。因此,裕廊工业区的真正优势在于,与政府相关的交易成本很低。 此外,亲商氛围浓厚也是新加坡园区发展的另一特点。在园区内,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有很高的自主权,既是开发者,同时也是招商引资的推广者,不仅能发放居民暂住证,还能为符合政策的投资者发放商业许可证等。 一直以来,国内的各大工业园区都在不同程度“借鉴”新加坡的经验。1994年新加坡与苏州政府合作,建立苏州工业园区。2007年中国和新加坡合作成立“中新天津生态城”。2015年底中新两国成立“新中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其中,在苏州工业园区亦出现了凯德的身影。2011年,凯德与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直属国有企业苏州金鸡湖城市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苏州最大购物中心和2栋写字楼。项目占地约1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13万平方米,含7栋塔楼和1座大型购物中心。据悉,该项目将于今年正式开业。 在广州,目前凯德正在开发的旧城改造项目——大坦沙,也将参考新加坡在城市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在大坦沙的改建项目中,凯德与广州荔湾政府合作并为投资方,将出资并参与到全岛的开发与管理。 由此看来,在中国试水园区开发的多个项目中,凯德均欲借鉴新加坡园区产城模式,以寻求异地复制扩张,而这一次其选择了一直深耕的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