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圈

查看: 693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季度房企晒捷报:万科碧桂园恒大首破千亿

[复制链接]

2119

主题

263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2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5:0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上海

编者按

【在当前全国楼市不断升级调控背景下,房企巨头却在这个春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美好风景。

克而瑞最新数据显示,万科、碧桂园与恒大今年一季度销售额突破千亿元,均实现了同比暴增。为何它们仍能实现高增长?这不禁令外界深感震惊。

不仅如此,从房企前10强的数据来看,进入的门槛又进一步提高了,达到了330亿元。这到底是为什么?它们是如何实现了逆市增长?这对房企又意味着什么?

市场的火爆表现说明,一方面虽然核心城市调控收紧,但预期未改导致需求外溢至三四线城市;另一方面,2016年销售较好的大房企资金充裕,继续开工加推可售货源,其规模效益日渐凸显。

中国指数研究院指出,未来在调控政策积极深化的背景下,部分热点城市成交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而多数三四线城市在去库存政策支持下有望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每经实习记者 唐洁 每经编辑 罗伟

在多地限购限贷加码、因城施策升级的一季度,各大房企依然火力全开迎来逆势上涨。据克而瑞最新数据显示:万科、碧桂园、恒大这三强的销售额都已突破千亿元,榜单前十强门槛同比大幅上涨至330亿元,令外界震惊。

市场的火爆表现说明,一方面虽然核心城市调控收紧,但预期未改导致需求外溢至三四线城市;另一方面,2016年销售较好的企业资金充裕,继续开工加推可售货源。

中国指数研究院指出,未来在调控政策积极深化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有望稳步回归理性,从不同城市看,部分热点城市供应不足且调控力度较大,成交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而多数三四线城市在去库存政策支持下有望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房企巨头规模效益凸显

据统计,一季度累计共有32个城市出台调控政策。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因城施策的分类调控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整合进一步加剧,“强者恒强”的趋势日益明显。

万科、碧桂园、恒大三强已成鼎立之势,一季度万科以1496亿元的销售额位列榜首,碧桂园则实现238.8%的飞速增长达到1452.6亿元,恒大稳扎稳打同比增长67.1%至1097.1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龙头企业在全国各类城市开发项目、规避风险的同时,平衡规模与利润,布局均衡是三家企业业绩爆发的根本原因。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碧桂园已经进驻全国182个城市,有340个在售项目;万科进驻64个城市在售项目289个;恒大进驻173个城市,在售项目达到343个。

在此基础上,一季度的高业绩增长离不开三家企业在春节期间大举开展的营销活动,尤其是对三四线城市的促销力度,加码返乡置业的同时推动了去库存。碧桂园更加大了春节期间的广告投放力度,于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并冠名春节联欢晚会,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除此之外,三家房企各具优势。恒大向来凭借高土储量通过迅速开发销售的方式实现高周转。其2016年业绩实现突飞猛涨的关键在于,2015年的新开工面积达到89%之高。据花旗估计,目前恒大手中的土地储备估值高达1.7万亿元,目前以快速扩张的模式广布三四线城市,并以低价入市高去化率赢得增长点。

碧桂园近来势头凶猛,一季度的高增长得益于三四线城市小周期基本面向好。碧桂园副总裁程光煜表示:“一二月份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的良性稳定,以及碧桂园在2015年、2016年的合理布局,以至产品竞争力提升。”据悉,碧桂园在深耕三四线城市的同时加大了对一二线城市的拓展,并且增加了海外项目——森林城市。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在过去三四年间主要进攻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业绩贡献率逐渐提升,拓展海外市场已成为碧桂园的长期战略。

三巨头中,万科的销售均价最高。据同策咨询数据显示,今年一月份,万科以1.44万元/平方米的销售均价位列榜首,碧桂园微涨至1.08万元/平方米,恒大则稍有下降,变成9607元/平方米。

十强中鲁能异军突起

根据克而瑞公布的榜单,一季度前十强的门槛提至330.6亿元,同比大幅上涨69.5%。且销售前十强的企业之和超过7300亿元,占前三十强总销售额的65.6%。

除了中海保利这样的一线房企,十强之中不得不提的一匹黑马就是鲁能。从2014年的79亿元到2016年的646.7亿元,鲁能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86%之高,并且由2016年年度榜单的第18名一举进入今年一季度的前十强。

除了深耕传统核心城市外,克而瑞研报指出,鲁能地产的品牌化战略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大支撑点。鲁能近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方针,并以此为契机开展系列营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其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同时,作为“千亿预备班”的龙湖地产,此次也在一季度中杀出重围入围前十强。据统计,龙湖在今年一二月份的销售额同比增加了269%,三月份继续加码,仅一季度销售额就已经完成全年目标的39.1%。

截至目前,龙湖的可售货值达到1700亿元,充足的货量是其业绩预增的前提。同时龙湖大力发展房地产存量业务,其旗下的长租品牌冠寓在全国累计开业近500家,在冠寓的大本营成渝两地2017年更将升至2000家。

龙湖内部人士表示,目前长足公寓的毛利率在35%,经过后期的精细化运作,对客户的进一步化分,将把这个业务打造成一个比较长期可持续的业务。

冠军气象

万科一季度“夺冠”:销售额超1500亿 对三四线谨慎

每经记者 黄博文 每经编辑 罗 伟

调控持续加码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却迎来卖得最好的一个春天。日前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万科、碧桂园、恒大这三家房企销售业绩已经突破千亿元,万科重回销售冠军宝座。

历史最好成绩出炉,部分领军房企却表示出对后续行情的观望情绪,龙头房企万科在年报中表示了对激进土地市场的担忧。过去的一年,万科的资产负债率首次超过80%,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在内的“三费”支出同步大幅提升,拖累净利的增速。

城市分化的影响也体现在万科的年报上,基于对三四线城市的审慎态度,万科2016年存货跌价准备较2015年底大幅增长82.3%。万科总裁郁亮表示,房价普遍上涨的局面已经结束。

营收减速费用上升

4月5日晚间,万科发布一季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17年3月份万科实现销售面积399.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36.4亿元;今年1~3月份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面积988.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502.7亿元。这份业绩在克而瑞发布的第一季度房企销售金额排行中位列榜首。

这是房企卖的最好的一个春天,碧桂园、恒大也同时实现千亿元突破,但“盛世”之下隐忧仍存。

中国指数院发布的报告指出,百强房企净利润增长率仍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率10.6个百分点,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依然凸显。万科在其2016年度报告开篇就指出,在主要城市房屋市场再度升温的同时,土地市场的表现更为激进,面粉贵过面包不再是个案,而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这足以令开发企业进退维谷,陷入焦虑之中。

年报显示,2016年万科实现销售金额3647.7亿元,同比增长39.5%,营业收入2404.8亿元,增长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0.2亿元,增长16%,显著低于营收及销售的增长率,另外两家“三千亿巨头”恒大、碧桂园也是如此,显示出盈利水平在走低。

与此对应的是行业负债率持续攀升。中指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百强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值达到76.7%,较2015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万科2016年度报告显示,万科资产负债率达到80.54%,为公司上市以来首次突破80%的关口,高于134家A股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中位数68.53%;代表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降至1.24,为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不过在亿翰智库上市房企研究中心主任张化东看来,资产负债率并不能代表企业真实的负债水平,因为基于审慎的会计准则,预收账款也划归为负债。万科2016年度的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达2746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33.06%,剔除预帐款的有效负债率为47.48%,低于百强企业均值。

值得关注的是,万科在过去一年的“三费”支出大幅上升,财务费用由2015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5.9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33%,利息支出增加是主要原因。

另外,万科2016年销售费用51.6亿元,同比上升24.71%,万科归因于销售规模增长;管理费用支出68亿元,同比上升43.31%,财报解释称“经营规模增长,人工费用增加”。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指出,“三费”上升或显示出股权之争已经影响到万科的管理效率。万科董秘朱旭在2016年度业绩会上表示,始于2015年7月的股权事件,令公司的经营管理短期内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公司将“稳定队伍、控制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

谨慎进行存货减值

在次轮调控周期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自2016年10月开始新一轮热点城市调控以来,一二线城市成交已连续5个月缩量,而同期三四线城市已连续5个月超预期持续放量。

华创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认为,本次三四线城市楼市具有普遍性和全局性的热销,而这种普遍性的现象无法用近期主流观点——大城市需求外溢的逻辑来解释,包括人口回流、逆城镇化等逻辑仅能解释大城市周边三线城市的楼市热销,却无法延伸和下沉至更低能级的、更末端的广大三四线城市。

万科在判定此番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热方面更为谨慎,具体的做法是大幅增加存货减值准备。

具体来看,万科2016年新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项目分布在7个城市,分别是南充、镇江、大连、抚顺、宁波、营口以及南通,计提金额合计8.39亿元。还有部分项目在2016年初便存在跌价准备,且没有在年内实现全部转销,这些项目分布于烟台、乌鲁木齐、温州和唐山。

万科首席财务官孙嘉在业绩会上表示,基于审慎财务策略,万科将项目历史售价、最新售价和周边售价与项目已发生和未发生成本两相对比,之后合理计提准备;2016年,万科新增存货减值准备合计约8.4亿元,涉及1个老项目和6个新项目。

“我们认为存货减值是基于市场情况和审慎性财务原则所做出的正常减值,未来市场情况我们也是持谨慎态度,因为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在三线、四线城市,包括镇江、营口、南充等城市,我们对这些地方还是持谨慎态度。”孙嘉说。

近期《经济参考报》援引万科总裁郁亮的话表示,房价暴涨的可能性在减小,而房价下跌的风险相比以前在增加。万科去年已经对12个城市的13个项目计提了跌价准备13.8亿元,较2015年底增长82.3%。万科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有些城市可能到来的房价下跌。

东方证券分析师竺劲表示,万科的做法反映出其在三四线城市扩张的难点,价格体系不符合市场预期,不排除未来万科会退出上述城市。

未来房地产开发的机会在哪里?万科一直以来的判断都是发达的都市圈。在2016年年报中,万科表示,按照中性预测,以在城市实现定居的实际城镇化率衡量,我国还有超过二十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空间。未来近两亿农村新生代人口大部分将集中在就业机会较多的发达城市圈,在人口流入地,住房短缺的现象短期内并不会消失。

因此,相比对三、四线城市的谨慎态度,万科2016年新增开发项目173个,其中88.3%的新增项目都位于一二线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万科对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势的看法。

除去城市布局,万科股权事件近期迎来明朗化。评级机构穆迪发表研究报告表示,将万科企业评级展望由“负面”上调至“稳定。

昔日大鳄

复地集团“蛰伏”后发力规模:一季度拿地金额挤进TOP10

每经实习记者 马玮炜 每经编辑 罗伟

第一季度刚刚过去,大型房企规模依旧呈继续扩张之态,在万科、恒大、碧桂园一季度销售额纷纷破千亿元之际,多家房企在一季度大举拿地补仓,投资热情升温。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进入土地成交额前十的除了万科、恒大、碧桂园、保利等“老面孔”,还有在近几年间多次经历人事动荡、净利润下滑严重的“昔日地产大鳄”复地集团。

数据显示,一季度复地集团土地成交金额130亿元,成交土地宗数2幅,楼面均价12997元/平方米,为武汉汉正街东片的两宗总体量近百万平方米地块。

借蜂巢计划积极拿地

在首次以超百亿元高价在武汉布局后,复地官微随即表态,这是复星地产继上海外滩金融中心?BFC、成都金融岛等之后,再次囊获的又一百亿级开发项目,不仅体现了复星地产以“蜂巢城市”为核心战略,更彰显了复星地产进一步布局华中、深耕江城,助力具有百年历史的汉正街区块实现城市更新升级的决心。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初步梳理,包括此次汉正街东地块,复地集团在武汉已经有五个项目,其中,2014年拿下的汉正街银丰地块预计会在年内入市,并与此次拿下的汉正街东地块实现联动式发展。

对此,优淘城总裁薛建雄直言,“复地一直是个机会主义者,碰到机会就会选择赚个大的,但是他们的运营能力还有待市场考察。”

运营能力体现在公司财报上,根据梳理,复地集团2012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17%、9.54%、6.47%和4.39%;土储方面,2012~ 2015年,复地新增土地面积分别为273.7万平方米、235.7万平方米、162.52万平方米、64.61万平方米,拿地面积断崖式下滑之下,规模萎缩成为必然。

不过,对于在土地市场蛰伏多时的复地集团此次砸重金在武汉拿地,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更认为是市场环境占主导,他直言,复地集团在武汉拿地,更多是因为热点城市市场向好,加之因为人事动荡为复地集团带来压力,让其一直有着不进则退的压力,这与其激进拿地不无关系。

而基于对新一轮城镇化的理解,复地集团母公司复星集团已于2013年提出了产城一体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开发解决方案——“蜂巢城市”,即帮助各地建立和引入适合的产业,通过产业变革支撑当地经济发展,并促进就业,进而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此次汉正街东地块就被集团定位为打造“蜂巢城市”的标杆项目。

“资本玩家”的地产之路

事实上,从1994年就涉足房地产业务的复地也曾经在房地产届“呼风唤雨”,作为第二家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复地早年间在综合实力和成长性排行中,位列前十。

然而,近几年,复地的地产规模却一再萎缩,根据克而瑞提供的数据,其在2016年的总销售额为381.2亿元,仅仅接近销售冠军恒大的十分之一,在房企排名中位列第33位。

今年2月下旬,豫园商城拟定增及现金收购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复星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主要资产——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星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市黄浦区国资委旗下数个房地产公司股权。

作为“复星系”地产版图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一步,豫园商城自去年12月下旬起,就一直从黄金珠宝交易向地产板块加码,而上述重组动作则被业内解读为复星集团谋求地产板块曲线回归A股的一个动作。

2011年5月,复地集团因估值太低而主动从港交所退市,当年实现销售金额125亿元,排名全国房企第32位。其后多年,复地集团的销售额一直徘徊在全国房企第33名和第34名之间。

复地集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其储备规划建筑面积约1213.66万平方米,按权益计总建筑面积约786.6万平方米,这在现今土地储备动辄以亿万方计的龙头房企面前,并不亮眼。

去年年末,一位星浩资本的员工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郭广昌的主要心力还是在大医疗保健领域,并未将地产作为整个复星的核心产业,近年来,复星旗下几个星自系房地产基金以及地产业务核心平台复地都表现并不突出,下一步还是会有大的整合调整。”

而豫园商城的重组动作可以将其优质的非上市业务装入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来提升在资金上的运作能力,提高其竞争优势。

薛建雄直言,像这样的资产重组机会并不多,也许几年才能碰上一次,但是确实会对公司的估值有重大影响,提升其资金实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经纪圈客服工作时间9点到18点。其他时间请留言或电话132626018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