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业绩3088.4亿元,增长120%。碧桂园2016年暴涨的业绩让其成为房地产行业热门话题之一。而2016年,碧桂园拿地规划建筑面积达到3238.12万平方米,在国内40家上市企业中排首位。然而销量高歌猛进,拿地拿到手软的碧桂园却面临核心利润率低迷、现金流承压以及负债率上升等尴尬处境。 资料显示,碧桂园从2015年的1401亿元到2016年的3088.4亿元,实现了业绩120%的增长。数年时间,碧桂园从500亿元一跃至3000亿元级房企,挤进行业前三甲。 今年一月份碧桂园仍在延续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以872亿元的销售额领先排在第二位的万科13亿元。 与此同时,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拿地最多的20大房企排行中,碧桂园共拿了58宗地,拿地总金额达273.37元。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均排名第一。 碧桂园在取得公司规模快速扩展的同时,一系列问题却依旧存在。 去年底,碧桂园的土地成本预期已超过1000亿元,使得公司的现金流继续承压。而今年碧桂园拿地速度相比去年有过之无不及。 此外,从近日碧桂园新增土地来看,除了上海、深圳外,碧桂园拿地相当一部分仍来自二三四线城市。其中,不乏江门、柳州、中山、滁州等三四线城市。 业内人士分析,“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有利于速度,但三四线城市产品溢价空间有限,碧桂园利润率较低与此关系紧密。有机构预计,碧桂园2016-2018年的核心盈利率仍较低,为7.5%-8%,2016财年的核心利润将同比下降4%。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房企拿地金额中有超过70%分布在调控城市中,如果这些城市调控政策继续重压,将导致未来销售压力巨大。 随着调控深化,今年一二线城市楼市升温将受到抑制,而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依旧承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一些三四线城市,甚至是二线城市都曾将众多龙头房企深度套牢,这些城市将是碧桂园未来的“粮仓”还是“陷阱”都似乎充满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