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找房再也想不到,比起烧钱般的投放,还不如今天这般免费的方式狠狠地刷了个存在感。 从绿城的委屈开始,房产行业内部开始持续发声,大家才发现,原来平时不可一世、气大财粗的开发商,在面对一个更可怕、更嚣张的吞金兽的时候,居然是如此渺小,心力交瘁。 然而作为买房人,即便平日里对开发商的恣意、房价的高涨如此不爽的群体,在面对贝壳,或者贝壳的后台链家,或者中介,竟然也能同仇敌忾,只是买房人作为个体,发出的声音太小,很快这些控诉就淹没于大大小小的信息流中。 今天,就让我们来整理一下买房人在这件事情中的立场。 如果说开发商对以贝壳为代表的渠道绑架自己的行为深恶痛绝,那么买房人可能连恨都不知道恨谁—— 事实上,今天十有八九的买房人其实根本无法去分辨,这几天成了过街老鼠的贝壳找房和一系列的中介之间的关系: 其实,链家是中介企业,德祐是另一家中介企业,中环也是中介企业,住商不动产还是中介企业,以后也会有不同的品牌的中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贝壳找房,是一个“平台”,自称整合了以上中介品牌,统一放在一个中立的平台上,这个平台就是贝壳找房。 然而去天眼查上一看,贝壳找房、链家、链家网的老大都指向同一个人——左晖。
再看贝壳找房目前的CEO,一人兼职两个公司;另一个正是链家网。
说贝壳找房是一个纯平台无疑是说不通的,因为“链家”两字确实挥之不去的阴影,给贝壳找房的模式烙下深深的“链家”系的阴影。 01 中介链家的阴影 虽然贝壳找房一再宣称自己是平台,链家仅仅是平台上的一个品牌,但是除了大老板左晖和CEO彭永东,贝壳找房的其他高层组织架构上,仍然无法脱离“链家”的班底,早期的贝壳找房更是基本以链家班底,我们不再追踪它的沿革,仅仅看最近的一次调整: 2019年1月,左晖大刀阔斧的重新调整了组织架构如下:
在这之前的组织架构如下:
其中几个重要人物:
彭永东,贝壳找房&链家网CEO 徐万刚,贝壳找房COO,原成都伊诚地产创始人,早在2015年2月就合并至链家地产; 党杰,原成都伊诚地产创始人,早在2015年2月就合并至链家地产; 祁世钊,德佑COO
王拥群,链家常务副总裁,现任链家COO(首席运营官)
张海明,2005年加入链家地产,历任成都、深圳链家总经理 可以看出,说是打造平台,事实上整个链家系的团队、处事风格在贝壳找房这个平台中,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 所以,自贝壳找房诞生之日起,关于能否“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还做售票员”的质疑声就不绝于耳。 之所以有这样的质疑,在于外界始终认为,进入贝壳找房平台,等于放弃其他平台、合作,失去原有品牌,完全屈服于链家体系的管理、整合,从收费标准到行事作风都开始“链家化”;另一方面,买房人对贝壳找房的认知,很大程度上还真是“贝壳=链家”。 在南京,链家被买房人戏称为“绿皮”,相信这种指代性的称呼绝对不是买房人对它的褒奖。 链家在多年前相对混乱的北京中介市场,链家“靠着同行的衬托”杀出血路,走向全国扩张的道路。 但是,在南京买房人心中,南京的中介市场并没有恶化到曾经北京上海的样子,链家虽然宣称服务更好,但是显然和其他中介相比,也没有更多的优势,性价比并不突出,但是2.4%的中介费用却是实实在在的太高。 毕竟,在房价高企的今天,南京房价动辄200万起步的房价,如果通过链家买房,中介费高达4.8万+,但是作为中介所提供的核心服务却未必跟得上这个价格。 其实细算整个中介服务过程的价格,核心组成部分为: 1、房产信息**费。 其实在信息完全透明的今天,基本上只要有心一定可以学到房产、板块的知识、再不济多看多比也可以学习到相对客观的房产知识,实在不行,随便找个知识付费,价格不超过1000元;满打满算按法律**收费,信息费也没到惊人程度。(事实上大部分的链家中介专业水平达不到收费水准) 2、带看费。 无论中介以何等煽情的态度去粉饰带看的不易,事实上带看相当于一个“导游”“导购”的过程,而看房说实话也没像导游那么长的持续时间,而目前市面上的一个导游价格是300元/天。 3、过户服务费。 事实上,过户服务是可以自己在房产局完成的,之所以中介代办完全是因为买房是一个极其低频率的事件,所以买房人基本就不去学习了解。
真的要自己了解,没问题,房产局免费**,包教包会,唯一的花费就是买个合同的钱。 所以,满打满算也就是3000块不能更多的服务费用,就是因为在二手房、新房房源信息端人为**的不透明,居然就敢收4.8W+巨额费用.... 当然贝壳找房也好,链家也好会说自己整合了真实房源、提供了有效信息,这也是成本付出,但是这种成本前置付出,带来的却是信息壁垒。 02 **信息不透明疯狂收割 最近对贝壳的稿件贬褒不一,其中也有一些观点认为贝壳找房已经成功打通线上线下,是堪比”淘宝”之于改变**业格局的功绩。 事实上这样的观点非常可怕,它偷换了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利用“互联网”起到的正面作用。 淘宝等电商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减轻了因地域、通讯、渠道造成的信息壁垒,买家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获取商品信息,参数、价格都是透明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联系卖家实现交易,减少交易层面的冗余环节,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而贝壳找房的线上,则在互联网时代疯狂**买房信息壁垒。 先从新房说起—— 从绿城的控诉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壳找房因绿城找了其他渠道而威胁贝壳旗下所有中介停止向该项目导客,对于开发商来说,没有客户,很糟糕。 但是反过来想,对买房人而言,其实更加糟糕——在贝壳和绿城没有达成新的协议的这段时间里,有不少买房人对绿城这个项目的知情权被贝壳找房旗下所有的中介、工作人员消除了。 在这段时间,适合买绿城、想买绿城的买房人可能被误导去买了其他项目。大几百万的大宗商品购买决策,被误导买错。 不少外地来宁刚落户的买房人,事实上在选择楼盘的时候也有如此经历,以江北新区为例,部分开放合作的楼盘由贝壳找房疯狂导客,很多买房人甚至不知道核心区热盘开盘消息就匆匆买了其他版块的楼盘,虽然后期未必后悔,但是必须说的是,这一时期买房人被贝壳找房**的信息壁垒用以自身牟利,而欺骗了买房人。 而和贝壳找房成功买到房,拿到所谓优惠的买房人,同样知情权受到干扰,因为贝壳和开发商提前达成的合作协议,买房人基本上已经不可能知道真正的房价,渠道2-8%(全国范围内看)的主流费用,事实上包含在买房人支付的总费用中,相当一部分是开发商的利润,也是房价可以下降和优惠的空间。 但是开发商一旦启动贝壳找房的渠道带看,优惠空间就再也没有了。所以看起来贝壳给了你返现,事实上买房人却对真实的房价信息、房价调整、优惠政策彻底的失去了知情权。 于二手房,贝壳找房的信息壁垒更加严重—— 因为门店、线上线下无孔不入,房主选择将房源委托给贝壳找房,贝壳找房打造的信息封闭,让其他非平台中介无法获取房源消息,久而久之,贝壳找房整合的中介、加盟的中介越多,买房人越是无法选择,只能在贝壳找房上寻求带看、成交。 买房人一旦因为信息壁垒丧失选择中介品牌的权利,服务费的上涨就是一步之遥,而且必然无力反抗。 比如给大家看一条新闻,上海链家中介费上涨至3%,无需通知无需听证,涨了就是涨了...
在今天,上海还有其他多个中介可供买房人选择;但是下一步中介被整合到贝壳找房平台后呢;再下一步二手房源信息被封闭在贝壳找房平台内部呢;再再下一步没得选了呢,是不是买房中介费上涨到8%,买房人也必须认呢,毕竟现在贝壳找房就是敢和开发商收8%的渠道费用。 我们一定要相信,在没有规则,野蛮生长的时候,资本的嗜血性是没有止境的,而“链家”系关联的各类产品,“嗜血本性”从未改变。 03
嗜血本性从未改变,被服务者一直是弱者
开发商控诉贝壳找房只给了他们两个选择:Join Me,Or die。 如果选择前者,自然是丰厚的利润悉数交出;开发商哭喊不迭,事实上这只是链家系众多产品中,向开发商砍出的一刀。
砍买房人的大刀,早就试探性的砍出很多刀,曾经更加嗜血、更加凶残。 链家金融:被监管部门下架的水蛭 2016年,根据《北京商报》《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链家利用自己房产交易需要大笔用钱的便利,推出“链家金融”。 当时新闻报道如下图: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链家系”在有金融业务的背景下,对买房人实施信息壁垒(如文中“签订居间合同之前从未被告知要买的房产正处于抵押当中”)从而获利,月利2%基本是利用买房人的专业知识欠缺而狠狠“吸血”的行为了!
该报道同时指出,除了“套路买房人“,””链家金融当时两大业务产品——链家理财和理房通涉嫌:高利贷、自担自保、超额担保和设资金池。
大家对以上两个页面或者logo还有印象吗?
好在同年4月,以上海为代表的相关部门紧急叫停上海链家所有金融产品,链家**除了朋友圈所有关于金融产品的消息,所有橱窗广告也全部下架了,链家金融成了整个体系内的短命产品。 自如:囤积房源推高房租,曾遭北京住建委约谈 很多人只记得自如的毒公寓,却不知道其实自如也是链家旗下的公司。 这是链家官网对自如的品牌解释——
2018年8月,北京房租价格暴涨,引发社会关注,中国房地产协会官方网站中房网转载了《工人日报》关于《谁在操纵北京房租上涨?房产中介高价抢收房源》的报道,报道称——
而将自如垄断房源吸血租客推向高潮的是原我爱我家胡景晖炮轰自如,引发社会关注。 最终8月19日,北京住建委称,针对近期媒体关于个别住房租赁企业哄抬租金抢占房源的报道,我委高度重视,联合市银监局、市金融局、市税务局等部门集中约谈自如、相寓、蛋壳公寓等主要住房租赁企业负责人。 直到如此,包括自如在内的囤房涨租金的闹剧才算落下帷幕。 而这些事实也证实,链家系野蛮生长的任何领域,吸血的本性都无法克制、愈发狰狞。
谈到这里,作为深深刻上“链家系”烙印的贝壳找房,在今天的新房战场上向开发商展示肌肉、秀出獠牙;改日如果换到二手房战场上呢?买房人是否也会重复今天开发商经历一般任人宰割。
作为买房人,比起找房大平台,一站能齐备;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个可供多样选择的市场,多个中介品牌有序健康竞争的买房环境。 今天的贝壳找房能对开发商如此,未来买房人何敢奢求他能手下留情,是时候呼吁行业监管和良性竞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