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圈

查看: 532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比30年前的物价和房价,房地产的涨幅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复制链接]

1592

主题

1595

帖子

47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4 18:4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IP未知
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中国酱油巨头-海天味业市值大涨5.4%,突破3000亿元,而当天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万科A的总市值是2910亿元。酱油企业市值超过最大房地产企业,意外吗?
再看双方的利润,海天味业201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3.65亿元,万科2018年实现净利润37.73亿元,房地产利润大约是酱油7.7倍,看似很高,但一瓶酱油10元,万科一平房子10000元,个企业的拳头产品相差1000倍,按照常理来说高成本,高回报,可双方成本差多少?利润差多少?是否成正比?
我查了下近30年物价变化。
油:80年代(1980-1989年)0.5-1元/斤,现在10元,涨幅10倍以上。
鸡蛋:80年代0.3-0.5/斤,现在5-6元,涨幅10倍以上。
大米:80年代0.15元/斤,现在3-4元,涨幅20倍以上。
香烟:80年代0.2-0.5元,现在5元,涨幅超过20倍以上。
衣服:80年代5元买套好衣服,现在买套好一点的衣服100元起,涨幅20倍以上。
猪肉:80年代0.5-1元/斤,现在25元-35元涨幅25倍以上。
白菜:80年代0.01-0.03元/斤,现在1.5元,涨幅50倍以上。
理发:80年代0.2-0.5元,现在10-30元,涨幅50倍以上。
冰棍:80年代冰棍2分钱一根,一根棍上面用水冻点色素和糖精,现在2元,涨幅100倍。
交通:80年代2分钱一张票,现在2元起,涨幅100倍。
医院:80年代看病基本上就是医生问问病情,然后根据经验判断疾病情况直接开药,一般1-2元就可以了。现在看病先做几百元检查然后在开药,涨幅100倍以上。
电影票:82年少林寺0.1元一张票,现在20元起,涨幅200倍。
二胎:80年代二胎是要罚款的,200-3000不等,现在鼓励生育,以后可能还会给二胎优惠政策,下跌200倍以上。
工资:80年代一个人赚钱可以养活一家人,当时普通职工月工资从40-80元不等,一年下来500-1000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中规模以上企业年平均工资为68380元,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82461元,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49575元。涨幅至少超过50倍以上。


房价:因80年代很多地方都是福利分房,没有商品房,加之房价各地不同,咱们就用2019年8月份均价最高的北京举例,80年代北京房价1200-2000元,上个月均价65401元/平米,涨幅50倍以上。


30年间平均工资的涨幅和房价涨幅基本持平,有些生活品的物价还超过房价涨幅很多倍,但给人的感觉房价总是贵呢,这是为什么呢,思考许久后我得出以下结论:
1福利分房
30年前你在厂里上班,结婚的时候就会分你套一居室,如果带着老人会分到两室,你只需要每个月交房租就可以了,如今福利分房早已成为了历史。之前可以零成本得到的东西现在却要花钱买,在心里上就接受不了,对于这种现象在《怪诞行为学》中有一个心理学名词正好可以形容--“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的大致意思就是你第一次看到或知道某种物品的价格将会对你以后对同样物品的估计起到锚的作用,这点也与人类爱比较的天性分不开。
基于30年前几乎全国各地都是福利分房的政策来说,对房产免费认知的人口基数太大了,这种趋同感会几何性的传播。
2面积加大,公摊诞生
30年前一间8平米的房子两个人就可以结婚,就这样这种小房子还不够,大哥结完婚住,等二哥结婚的时候需要用房,大哥就得搬出来给老二结婚用,现在结婚基本都是两室起,这样的话至少80平米,虽然空间只是简单的涨幅了十倍,但房价的涨幅可不止十倍。
现在的高层公摊基本都在15%-20%,假设每套房子100万,每户要白掏出15万以上的公摊钱,虽说这部分钱进入了小区规划,道路,凉亭,优美的环境等等,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想除了个别高档小区外,会有很多人选择15万而不是小区物业。
3房价基数大
10元的酱油涨幅10%是11元,10000元的房价涨幅10%是11000元,同样的涨价幅度可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酱油即使在怎么涨价也不会几个月就翻倍,而房价在几个月之内翻倍上涨,在这两种情况同时作用下就会让人产生接受不了的感觉,也即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原本售价10元的物品变成11元的时候,你几乎没有感觉到物品涨价,但如果10元的物品变成了20元,你一定会感觉无法接受。物品的价格越高这种感觉越强烈。
4生活中的“奢侈品”
30年前的手表100元,冰箱700-1000元,自行车150元,缝纫机150元,洗衣机500元,电风扇60元,电视机500-1000元,音响1000-2000元,电脑6000-8000元,打印机1500元,电话初装费500元,这些生活上的奢侈品在30年间几乎没有涨价,随着产能提升,成本下降,小康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奢侈品”走入千家万户,这些物品越亲民,越显得房价格格不入。
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居者有其屋”的基本居住需求,这是在之前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任何朝代都没能做到的大事。在基本居住需求满足后,以后人们会更多的考虑“改善型”住房,即改善型住房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奢侈品价格高于同时期普通商品价格是历史轮回中的必然。
5通胀效应
30年前的钱真值钱,这是很多中老年人常提起的一句话,说明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按照咱们上面列举的30年前的物价水平,当时的一元钱几乎可以涵盖一个普通家庭一天的生活费,当时的万元户更是家家羡慕的先进分子。现在的一元钱最大的功效就是买瓶水,万元月薪更是早就实现。
6地区房价差异
也许你原来住在县镇,房价只需要3000-5000元,随城镇化进行进入城市后,发现城市的房价最便宜的也要10000元起,即使卖了老家的房子还得贷款才能买房,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种房款差异不可避免,也是必然要经历的,即使是现在的城市居民,往上三辈也大都是从农村来城市打拼后才留下来的。
7贷款压力
贷款多少年,意味着要带着“负债”生活多少年,也许几年后你会发达,能提前还清欠款,但至少在贷款最初的几年里,生活水平,压力,消费等方面都会受限,一想到这种生存状态会持续很多年,心情会如何?逐本溯源最后都会想到房价上。
8物有所值
房地产是焦点行业,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所盖房屋的质量问题更是焦点中的焦点,随着这两年不断曝出开发商“忽悠”消费者的情况,人们对房屋质量的担心与日俱增,加上房地产房价成本的讨论一直未停止过,大部分人对购买房子抱着一种吃亏了的态度。很多人也许一生只买一套房子,买错了会后悔一辈子,这可不像在菜市场买东西,即使买的菜不好,最多明天不再他家买就可以了,而现在的很多期房一旦交了房款,主动权就不再自己手中了,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
总结:物价上涨是基于最原始的经济发展规律,既然物价必须上涨,那怎么才能减少人们对房价高的感觉呢,先让房价横盘或微跌一段时间,利用工资的涨幅和良性通货膨胀来拉低房价高昂的感觉,在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提升房价或使用其他方式(房产税)控制房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