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又到跳槽季。
虽然地产行业大环境并不乐观,但仍有不少小伙伴踊跃欲试,期待通过跳槽升职加薪。
最近,我们部门就有2位同事先后离职。
一个转行去互联网,据说薪资翻了一倍。还有一个去了其他地产公司,薪资也有一定提升。
跳槽谈薪时,如何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今天介绍3招,或许能帮到你。
哪怕不打算跳槽,平时跟老板谈加薪时,同样可以使用这些方法。
1
收集信息,了解行情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谈薪前要做的第一步,是掌握足够多的信息,这样才有谈判的筹码。
可以通过各种公开渠道,了解面试岗位的市场平均薪资是多少,以及所在城市和你具有相似背景(学历、工作经验、职位)的人,薪酬在什么范围。
比如在一线城市,工作2年左右的工程岗,薪资大概在1-2w之间。
在很多求职网站、公众号或职场社区,都能看到相应资料。
有的招聘启事上,会标注出薪资区间。
没写也不要紧,你可以通过其他公司的类似岗位来估算。
如果你在应聘公司有熟人,千万别不好意思,可以私下找他们打探第一手薪资待遇。
你还可以请教行业专家或猎头等专业人士,拿到更客观的数据。
了解到行业薪酬范围后,你就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期待的薪资水平了。
多数人跳槽时的薪资涨幅在20%-30%之间,不过具体还是因人而异。
前几年地产黄金时代,跳槽常常能年薪翻倍。但现在行情不好,维稳比冒险更重要。
当你设定完期待薪资后,还需要了解应聘公司的薪资结构。
一定要确认好基本薪资和绩效奖金的比例,以及offer上的数字是税前还是税后,避免入职后工资大幅缩水。
谈薪的过程,就像一场博弈。
在一个人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跳槽次数屈指可数。而人力经理每天的工作,就是和不同候选人谈判。
基于这种天然的信息不对称,求职者谈薪时本身就处于弱势层面。
因此,收集薪酬相关信息时,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毕竟在某种程度上,信息就是金钱。
2
理清逻辑,展示价值
雇佣关系本质上而言,其实是一种交易。
员工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公司支付相应的薪酬。
你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大小,是决定你薪资高低的核心。
谈薪的关键,不是“公司能给多少”,而在于“你值多少”。
在《2021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2021》报告中显示:
传统地产最缺数字营销、营销总等人才,商业地产最缺资产管理人才,二者都缺的是项目总。
物以稀为贵,高价值的人才自然更值钱。
虽然我们可能还不是这样的稀缺人才,但在谈薪时,依旧需要主动向雇主展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在之前的工作中,做过哪些亮眼的业绩?有哪些可迁移的能力?以及你过往的经验,能为公司带来哪些价值?
对地产人而言,如果在项目、区域和集团都有过工作经验,会是一个亮点。
这样的人,既能运筹帷幄,又能落地执行,既能做好管理,又能在一线耕耘,“性价比”相对更高。
而营销或投资等岗位,如果你拥有一些关键人脉和资源,会是一个加分项。
这些价值点,就是你谈薪的底气。
很多小伙伴在谈薪时,总会羞于谈钱,也不敢详细询问。
但其实到了谈薪环节,往往意味着你已经通过了HR和用人部门的考核。
所以,不妨直接告诉HR你期望的薪水值。
谋其高者得其中,谈判时可以用一点小技巧。
比如,如果你期待的月薪是2w,那么你需要告诉对方期望值应该略高于2w+。
如果直接暴露出你的底线,那很可能连底线都保不住。
3
超越薪酬,注重发展
脱不花曾说,跳槽前一定要认真思考4个问题:
换工作时,我们固然要注重薪资,但不能仅仅局限于薪资。
公司的口碑、直属领导的风格、公司文化,都需要重视。
有的地产公司风格稳健,员工能较好地平衡职场和生活,适合长期发展;
也有的公司风格激进,高周转高效率,狼性文化盛行,熬夜加班是常态。
至于那些行业内风评较差的公司,哪怕给的薪资再高,也要谨慎入职。不然等你入职了,可能会发现一大堆坑,欲哭无泪。
何况,薪资不是越高越好,因为高薪也意味着老板的高期待。
如果你入职后表现没那么亮眼,后面的日子就会不好过。
再换个角度看,如果你入职时,薪酬已经在同岗位较高档位,后面几年的涨幅大概率不太理想。
只有能力与薪资相匹配,才更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
另外在很多公司,职级是和薪资直接挂钩的。如果职位不变,薪资的天花板显而易见。
比如你去面试“设计主管”,薪酬可能只会在1-2W这个范围内浮动,但如果你是“经理”,就是另外一个区间了。
所以,比加薪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才是职业发展的常青树。
不过,还是要补充一句:换游泳池,解决不了不会游泳的问题。
在没有万全把握的时候,不要频繁跳槽,也不要轻易转行,不然可能出现“越跳越差”的窘境。
总结一下,跳槽本身就是一个收集信息、梳理自己、谈判妥协的系统工程。
身在职场,希望大家都能脚踏实地,也能抓住机遇,一步步成为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