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深入,规模化成为撇不开的情结,房企在业绩竞赛中加速奔跑,与此同时,房企土地储备规模与结构对业绩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中国指数研究院对房企拿地情况进行研究,关注房企在土地一二级市场拿地的最新动态与热点,为研判行业趋势提供参考。 从拿地金额来看,碧桂园、龙湖、中海成2018年开年新三甲。2018年1月,碧桂园以168亿元的拿地金额拔得头筹,继续蝉联榜首,龙湖以140亿元位居第二,中海以138亿元居于第三位,三家房企拿地金额均超过百亿。TOP10房企1月拿地总额1000亿元,占TOP50企业的44.2%,龙头房企继续保持良好的土地资源优势。龙湖开年拿地势头猛增,分别于南昌、杭州、重庆、郑州等二线热点城市拿地补仓,其中,龙湖以35.81亿元竞得杭州一地块,楼面价3.12万元/平方米,溢价率50%。 2018年首月,房企在热点一二线城市联合拿地数量增多。其中,龙湖联合体以8亿元摘得重庆一地块,首创远洋联合体以61亿元摘得北京朝阳区一地块,万科联合体以9.2亿元摘得杭州一地块,旭辉中粮联合体摘得北京一地块。房企联合体拿地通过强强联合形式分摊风险的同时,实现利益的共享。 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仍是房企重点关注区域。受区域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市场成熟度影响,发达的交通、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着大量优秀人才,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众多房企投资的重点,土地市场持续火热。长三角地区TOP10企业拿地总额高达494亿元;珠三角和中西部以402亿元和379亿元分列第二、第三位;环渤海地区由于推出土地城市数量较少等原因,拿地总额位列第四位,为347亿元。 从城市群拿地企业来看,龙头房企布局更广,中小房企布局集中于其深耕区域。如碧桂园除环渤海外在其它3个榜单中均有上榜,以150亿元的拿地总金额跃居榜首;中海、华侨城、万科、旭辉等房企则在各城市群榜单中也出现2次;另外,祥生地产、越秀地产等中小房企则分别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榜单中出现1次,布局较为集中。 从城市排行榜来看,一二线城市仍为房企投资拿地的重心。2018年1月,全国土地成交金额TOP10城市总计成交1869亿元,同比增长130%;规划建筑面积TOP10城市成交32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其中,杭州以418亿元的成交总价位于榜单首位,同比上涨151%;北京市场依旧火热,以403亿元的成交总额占据榜单第2位;济南和苏州土地市场大放量,成交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83倍和40倍。规划建筑面积方面,青岛以692万平方米跃居榜首,武汉以576万平方米位列第二;此外,武汉成交总价和建筑面积分别为242亿元和576万平方米,分别下降13%和4%。 从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重点城市拿地企业中,地方房企和全国性房企平分秋色。苏州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八成为地方性企业,其中,里城投资以39亿元遥遥领先,占据苏州拿地TOP10房企榜首,金科以29亿元位居第二,南山以24亿元成为季军。北京市拿地金额前三分别为中海、首创和未来科技城,其中首创和未来科技城作为北京的地方性企业,在北京拿地优势凸显。 从住宅用地成交总价排行榜来看,1月份入榜地块主要位于一二线核心城市。入榜地块中共有3宗位于武汉,累计成交总额为123亿元,占2018年1月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总额的28%;北京和杭州分别入榜2宗地块,其中北京朝阳区地块以总价61亿元占据榜首,均价61348元/平方米成为榜单中单价最高地块。此外,上饶市中心区凤凰大道南侧、槠溪北路西侧、槠溪河以东、龙潭路北侧为排行榜中规划建筑面积最大地块,规划面积64万平方米。 从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的拿地房企来看,主要为大型国有企业和其他龙头房企。1月,首创置业、远洋、龙湖等国有企业积极拿地,首创远洋联合体以61亿元拿下北京朝阳区地块。一线城市联合拿地成为主流,有效降低企业运营压力及风险。 数据时间:截至2018年1月31日 18:00; 区域范畴: 环渤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30个重点城市; 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41个重点城市; 珠三角:深圳、广东、福建、海南等33个重点城市; 中西部:武汉、长沙、南昌、西安等190个重点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