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圈

查看: 391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要打造100个小镇,是卖房不赚钱吗?

[复制链接]

2119

主题

263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2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3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上海

如果说我们这期杂志的主题都在围绕“镇兴中国”做文章的话,那么有一个人则在为至少占大半个中国的9亿农民兄弟的未来前程着想;我们都敬重这位房地产业界的大佬,而他则对外人称不喜欢再被唤作“开发商”;从“绿城”到“蓝城”,看似仅仅是一个字眼上的颜色过渡,却是他人生理想的升级和进化;从“蓝图”到“蓝城”,一幅幅美丽的农庄小镇画卷正徐徐展开,开启新时代开发商“下乡”的终极梦想。他就是在房地产界久负盛名的绿城集团创始人、蓝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一个兼具产品匠心精神以及浪漫情怀的理想主义者。

宋卫平现实中的“理想小镇”

就在不久前,宋卫平魂牵梦绕的蓝城第一个实体“农庄”终于落地。不久后,乌镇雅园、杭州桃李春风、莫干山观云小镇、杭州春风长乐、上海崇明岛小镇、春风江南、嵊州越剧小镇、成都多利桃花源、厦门桃李春风、北京桃李春风等至少10座小镇将扑面而来。

宋卫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都市主义下返璞归真的完美画卷,远离城市喧嚣,站在巨大露台上,倚栏相望,好一派迷人的田园风情,满眼繁花似锦,五彩斑斓的农田菜地,一阵清风吹来,夹杂着山的气息,土的芬芳以及瓜果飘香,倾听着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似乎正在奏响最美丽和谐的乡村协奏曲……

这是宋卫平的理想,他正用一个现实中实体农庄的超自然神态向我们诉说着亿万中国人内心的乡恋乡愁。

从城市到乡村,是妥协还是情怀?

随着房地产黄金十年的结束,大批开发商面临着转型困境,在新型城镇化及特色小镇的政策引导下,似乎有开发商看到了曙光。然而小镇开发不等同于房地产开发,其实他们心里也有数,究竟有几个真正懂得“小镇”的深层含义?

如果说对于大多数开发商选择小镇开发更多是出于现实的无奈,那么对于宋卫平来说,可能更多是一种情怀的释放。

在世俗人的眼中,宋卫平绝对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当大家都觉得房地产开发商就是负责造房子和卖房子的年代,宋卫平就已经“不入流”了,他却认为,房子是生活的容器,过去买房卖房,其实是“买椟还珠”,“椟”是房子,“珠”是生活。

所以,在宋卫平的内心中,早就埋下了为房地产正本清源的种子,如果房子只是一个空壳,而没有生活的情调,显然这不是人类的终极追求。现在,他要通过他的理想小镇,让人们重拾房子里的真正生活情趣。

支撑宋卫平这种信念的叫“情怀”,曾经,并未流行什么“工匠精神”时,宋卫平就已经认准了两个真理:产品即人品,有什么样的人品就有什么样的产品;伟大的商人应该能够领悟到为何赚钱,赚钱干什么,会对别人和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所有人都想吸血农村时,宋卫平却想要反哺农村。当万千年轻农民工离家在城市打拼后却看不到希望和未来时,宋卫平看到的是10年后的可怕景象。年轻人飞蛾扑火涌向城市,留守儿童、中年妇女和老人却成了村里的主力。他希望利用城市里形成的经济能量,带动周边城镇和乡村的兴起,这是今后30年的一个理想状态。“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化的农业,把当地农民留下来,成为现代农业工人。他们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有一份不输于在城市打工的稳定收入。”

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有情怀,当然现在你看到的大多是贩卖的“情怀”,这一点,宋卫平很自信,他觉得如果连他都做不成,其他开发商就更难做成。因为他已经为此准备了15年之久,骨子里就有对“小镇”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因此,宋卫平凭借自己对“小镇”的执着,荣获2016-2017(第十四届)中国地产年度风云榜2016地产年度影响力人物,给他的点评词是,利用精研牌技的闲暇,宋卫平还能在绿城的起落之间,创办蓝城,攻入“小镇”,英雄本色不减。由此可见,宋卫平对小镇的贡献已经是社会发展的一股清流。

从小镇模式的房地产到超越房地产的“小镇计划”

或许,宋卫平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局限于普通意义的开发商角色上,也或许,房地产开发商根本不应该像现在大家见到的这样。总之,宋卫平有点自命不凡,他不希望大家叫他“开发商”,尤其是现在及将来。

曾经,均以小镇模式为基础的绿城·桃李春风和绿城·乌镇雅园,不仅得到市场的认可,更是引领房地产行业的标杆项目。宋卫平认为,这两个项目本质上还是房地产开发项目,而他正在启动的“小镇计划”,则完全超越了房地产开发,将以农业或文化等产业作为主导,深度整合教育、医疗、养老、园区服务等跨界资源,在城市近郊形成一个完整的城镇化解决方案。

蓝城房产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傅林江认为,做纯的房地产开发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趋势一定是为了人的生活去做地产开发后面的服务。而这,也正是蓝城进行转型的原因所在。

而蓝城转型的方向,就是百镇万亿计划。宋卫平的理想是,于十年内打造100个“宜居、宜养、宜旅”的复合型理想生活小镇,实现万亿销售额。无论是颐养还是教育,无论是健康还是农业,都将成为小镇生活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亮点。

宋卫平曾针对小镇给出过这样的范围:城市近郊,山清水秀,交通便利,同时周边需要拥有一定的购买力。例如,上海周边的嘉兴春风江南项目、杭州周边的莫干山观云项目,以及北京周边的下花园项目等均符合这样的条件。

在宋卫平的设想中,蓝城小镇将来的经济生态是:城里人买下农庄,签定长期租约。既可自己种植,也可部分或完全委托蓝城种植,甚至连销售也交给蓝城农业;蓝城再返聘农民,每月付固定薪水,并且返还一部分农产品。通过一个个“农业综合体”,不仅可以激活农村经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更让农民实现从一种“身份”向“职业”的华丽蜕变。

但事实上,蓝城的每个小镇定位并非全部同质化,内部的业态也有差异。例如,杭州桃李春风定位为颐养复合小镇,而成都多利农庄项目则定位农业小镇。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新常态”,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开始更加注重品质的打造,尤其是能否拥有成熟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至关重要。以前开发商盖完房卖完房,基本上一个企业的使命就完成了。但这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傅林江称,在百镇万亿计划这种模式里,我们卖的不是房子,卖的是生活模式。房子卖完仅仅是生活服务的开始,现在要做的是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我们要由传统的物业管理向生活综合服务转型。

然而,理想不可能仅仅靠情怀来完成。宋卫平的小镇计划正在从梦中走到现实,这条路一定布满荆棘,提出一种商业模式的我们经常会看到,把商业模式最终持久变现的屈指可数。据了解,目前做小镇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用纯商业模式来做,依靠城市和周边的购买力汇聚成一个小镇;另一种是则依靠一部分国家财政的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要动力,加上一部分市场的作用。

很显然,宋卫平完全市场化的形式做小镇的困难无疑是可想而知的。宋卫平对于小镇的未来畅想很理想化,也很美好——他希望能够营造“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他甚至希望,今后小镇或许可以做成“申请制”,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对于宋卫平个人的性格,之前不少人曾辩证认为,他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活在自己的童话里?宋卫平也经常轻描淡写地回答:“人没有理想活着干嘛?”而对于小镇模式,宋卫平则认为,“做小镇如果只想着赚钱,那90%都会失败,做小镇一定要有念想。做小镇,不是造房子,核心应该是造生活。”

所以空有情怀不可能,别人学情怀会饿死,而宋卫平的情怀一定是建立在对现实自信的基础上的“雄才韬略”和“运筹帷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经纪圈客服工作时间9点到18点。其他时间请留言或电话132626018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