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你可能不知道左晖,但你一定听过链家,因为它到处都是。 2001年,30岁的左晖只有两家2门店、37名员工。作为房地产中介,他自己买房时却被骗了很多次。于是,他决定从自身开始正本清源。在这位“中介老大”的带领下,如今的链家业绩斐然:逾7000亿成交额、超1亿套住房。 但是,高企房价、行业乱象仍时常将链家推上风口浪尖,左晖提醒自己:尊严离我们这个行业,还很远。 90年代方兴未艾,保险代理初尝甜头。 左晖出生于1971年陕西,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北漂”,开始打工生活。 1992年,左晖先被分到北京郊区一家工厂,随后又做起客服、销售,但是都没什么起色。有一天,他和两个大学同时看了一场甲A比赛,赛后莫名地就决定创业,做财产保险代理,各自出资5万。 一开始,三个人都不懂保险。于是左晖每晚仔细研究各家保险公司的条款,隔天再转授其他人。国内保险市场刚萌发之际,他们就这样干了五年,并且赢得了100倍的回报。 1998年房改,国家取消了“福利分房”。与此同时,国内保险制度日趋规范。左晖自此推出了保险,并看中了房地产市场化方向,转战房地产中介市场,于2001年成立了链家。 信息不对称:保险代理的房地产嗅觉。 刚接触房地产市场,左晖就意识到,中介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很多中介利用这一点牟利,服务却非常不到位。 左晖想起自己以前在帮投保人了解保险条款的经历,觉得自己要从房地产中介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这点,另辟蹊径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2001年8月,左晖与《北京晚报》合作举办了一场房展,现场座无虚席。这让左晖意识到:自己押对了路数。 此后的三年,链家快速扩张:2001年只有2家门店、37名员工;到了2004年,数字已经翻了很多倍,30家门店、200名员工。然而,2005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八条”,房地产交易被限制,市场迅速转冷,多家中介公司纷纷关店缩减规模。 但是,左晖却选择了逆市扩张。在他看来,当时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供小于求,长期看好。所以,在市场遇冷的时候,他利用了较低的成本就迅速扩大了门店数量。2009年底,已经有520家门店,员工激增至1万人。 “黑中介”的底线思考,祭出“真房源”行动。 房地产中介市场,有一条潜规则:中介会同时发布真假房源,用低价的假房源吸引准客户,然后推动真房源的销售。 2011年,由于行业乱象,越来越多人指责“黑中介”现象。作为房地产中介龙头的链家,首当其冲。左晖当时已经有孩子,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被人指指点点,于是提出了“真房源”行动。 这一行动遭到很公司内部很多经纪人反对,因为客户看到真房源的房价,肯定会被吓跑。果不其然,在“真房源行动”推出后,链家业务连续三个月下滑。但是,左晖认为,阵痛只是暂时的,对底线的坚持终将赢得客户的信赖。大约100天后,局势就发生了逆转,链家口碑得以改善,交易额也持续回升。 借由“真房源行动”,链接如今已经把“真实”作为自家的头号招牌。 13万人的群狼战术,链家的骨感现实。 2015年至今,房地产市场火爆,左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2015年,链家全年销售规模就高达7090亿,完胜同业;2016年,链家发起B轮融资,募集资金60亿元;2017年,左晖预计交易额将超过1万亿。 但是,内部管控却成了一道难题。目前,链家员工总数已经超过13万,而且大部分都是房产经纪人,也就是常说的“中介”。13万的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2016年2月,上海链家部分门店经营违规,致使客户无意间购买了被查封的房产。链家后来遭到调查,俗称“233事件”。 事件发生后,左晖开诚布公地道歉,承认存在问题,并为当事客户提供了满意的解决方案,风波也得以平息。但是左晖也借此开始反思,并开始整顿队伍。 成功?是因为别人做得更差 面对规模、盈利的扩张,外界用“成功”去定义左晖。但是,左晖自然并不满意:“成功,是因为别人做得更差。” 目前,房地产中介的“黑色交易”仍时有发生,行业积弊由来已久。左晖认为,链家的员工队伍,要成为真正的职业房地产经纪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随着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趋严,链家的前景,依然要打个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