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圈

查看: 1084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很多房企陷入危机,就是因为不会招人!

  [复制链接]

1592

主题

1595

帖子

47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09:5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这几年,关于地产人才泡沫化的说法一直不绝于耳。有房企老板更是公开炮轰,地产泡沫最大的就是人才泡沫,动不动就总裁副总裁几百万上千万年薪。

不可否认,这些年确实有不少房企凭借一批优秀的人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有房企同样重金招徕人才结果却与预期相去甚远。有人说,行情好的时候鸡犬升天,过去很多所谓的人才其实是“伪人才”,现在潮水褪去了只能裸泳。明源君认为不尽然。招不来合适的人才,或者人才来了无法施展拳脚,可能问题根源出在招聘环节上。有些房企,在招人环节就已经跑偏了。



招人环节存在三大误区

重金招来的人无法体现价值


在地产招聘圈子内,有些房企出来的人才很抢手,有些百强房企出身的人却不受人才市场待见。部分房企在招人时甚至有个黑名单,不录用某些房企出身的人。表面上看,是这些人不受认可,细究下去,何尝不反映了行业对这些房企用人标准的不认同。

房企哪些用人标准容易导致招人跑偏?明源君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盲目对标,迷恋人才的名企背景


前几年中超从欧洲五大联赛淘了少数几个世界级的球员到中国打球。一开练,发现他们和我们当时的整体球员水平差距甚远,好像是大学生和小学生搭档,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最后只能分道扬镳。


很多中小房企在招聘时特别迷恋有头部房企经验的人才,从**招揽了大量有名企经验的人却发现水土不服。


某区域房企曾一举拿下top10房企的三员大将,期待三人带领公司走向全国。来了之后,老板充分授权,三人以合伙人的形式组成管委会,进行公司管理。但是过了三年,公司排位接连下降,最终三人纷纷离开该公司。

是这些人不优秀吗?他们在前东家都曾有一段辉煌历史,而到了这家房企之后却惨遭滑铁卢。


一位有过类似经历的地产人表示,合适的人得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人尽其才,其被某中小房企挖角之后没多久就离职,其中一大原因是房企规模小,管理粗放,内部关系户横行,空降兵根本没有施展拳脚的余地。这也是很多高量级人才去到中小房企水土不服的常见原因之一。


2、人才评估“纸上”化,唯文凭是从


房企的准入门槛一年比一年高,其中,学历就常被作为招聘的一个硬标准。不管什么岗位,都是卡着学历一刀切。高学历高起点,机会也多。新进入的校招管培生,有的两三年就升任项目总。不少学历不够的老员工,在公司兢兢业业干了六七年甚至更长时间,成绩也不差,却苦于学历不高晋升无门。


房企招聘之所以偏好高学历,一方面是因为地产人才溢出,雇主方有了挑剔的空间;另一面,由于行业扩张,房企用人需求激增,HR招聘压力大,卡死学历关口也是HR提高招聘效率降低出错概率的手段之一。


但,过犹不及,尤其在社招上过度强调学历并不合适,仅从时间上来看,10年前的本科学历含金量肯定远高于当前。再者,地产的部分岗位,比如工程岗在日常实操中依然非常依赖经验沉淀。年轻人虽然干劲足,但毕竟经验少见识少,其知识储备在面对复杂的现场情况时捉襟见肘。可惜的是,不少地产人入行较早,实战经验足,应变能力强,可惜只有普通本科甚至大专学历,在求职第一关就被拒之门外。


3、急功近利,不重视经验积累


第一,迷信人才速成,拔苗助长。

过去几年,由于房企规模急剧扩张,催生了许多人才速成的故事,应届生毕业两三年,还没来得及经历一个完整项目,已经坐上项目总甚至区域总位置。其中有不少脱颖而出者,也不乏眼高手低者。

两三年升项目总倒也不是不可能,但全面年轻化未必是好事。


过去处于快速上升期,发展可以掩盖许多的问题。年轻的后备军学习能力强,初入社会又没什么钱,干劲十足,画个大饼就让他们冲锋陷阵。房企快速扩张催生了大量晋升机会,但同时,年轻人做砸项目的案例也不少见。


然而当前,行业增速放缓,试错成本空前,一个项目做砸可能拖累整个公司的现金流。在这种背景下,冲劲固然是好,但实战的经验,控风险的能力更显重要。


某资深地产工程人曾分享过一个经历。公司曾有一位设计岗位的高管后备人才,也是名校光环环绕,毕业后在平台呆了一年就被提拔为工程副总,一天工地都没下过。后来和一线人员开会,被施工单位忽悠得团团转,让其他在场甲方人员非常尴尬。类似的情况,常见于速成的地产管理者身上,人才速成造成弊端可见一斑。

第二,过度依赖外来人才。


很多房企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指望着招几个人就扭转大局,殊不知,规模型房企之所以做强做大,是内部打组合拳的结果,而不是某位能人的功劳。


有的房企还存在一个问题,不重视内部员工培养,总指望着从外部挖角。事实上,外部引入的人才来自**,放在一起可能无法形成合力;再者,空降兵对企业的忠诚度往往不如内部晋升的员工高,而且沟通成本也往往高于内部提拔的人员。过去几年,某快速扩张的房企屡屡爆出内部资料外流的消息,这与房企内部扩张快,新员工多,人员鱼龙混杂的现状不无关系。


招人不求最贵最好

关键是与房企及任务适配


俗话讲,没有不能胜任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人。对于组织而言,只有匹配的才是最好的。


1、房企招人,最重要是“三观一致”

名企出身的人固然自带光环,但能否将光环延续到你的公司,则是另一回事。浅水难养大鱼,百亿规模的房企,想要引入几千亿房企的人才,不仅招聘难度大, 来了也容易水土不服。


举个例子,千亿级别的房企,在走向全国化布局的过程中,一定会重点建标准,搭体系,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那种擅长于总结梳理标准的人,而不是那种空有一股冲劲的人。

有房企老总就曾指出,招人不一定要追求最好,跑得太快风险同样会很大。所谓“跑得太快”就是人才量级与公司组织发展阶段不匹配,通俗点讲超前太多,过犹不及。


除了组织匹配外,价值观匹配也非常重要。举个例子,一些房企追求大干快上,对产品的追求不高;而有些地产人信奉慢工出细活,希望在职业生涯中做出“作品”,两者天生就“气质”不符。


2、事人要匹配,招人关键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去企业强调招人要“人岗匹配”,而现阶段,一些房企已经提出了“事人匹配,因事设岗“。

也就是先战略决定要做什么事,再由所要做的事决定设什么岗位,招什么样的人。某top房企不仅提出“事人匹配”,还制定了“起立坐下”机制,每一年都重新审视一下每个人和“事”是否足够匹配,定期进行人员洗牌,让有能力的员工去更适合的岗位。


从这个角度看,在招聘环节“做事”的能力就得排在其他条件的前面。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不是看他的学历多高,也不是看他前东家多牛,而是看他在此前履历中是否经历过困难周期,并掌握了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为业绩达成做出了贡献。


3、招人更要留人,留人关键是留心


靠高薪吸引人才的房企不是没有,只是人来了未必对房企忠诚。比如出现前文提到的将内部信息外泄的现象。只靠钱吸引人很难长久。容易出现大量员工把公司当跳板,干了两三年赚点钱镀个金便开始物色外部机会的情况。


招人如果不能留人,对房企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而留人,光靠给钱是不够的。让员工有归属感,有认同感,有奔头,才能让人留得住。


话说回来,再忠诚的员工都有可能离开。一些房企经营多年,内部却连一份像样的岗位说明书都没有,在招聘时很难将人才“量化”,这对人才建设也是极其不利的。优秀人才在职的时候,要让他们培养帮带出优秀的后继部队,即使前者离职了,经验、能力也可以传承下来。

再者,这些人才沉淀下来的经验,也可以梳理成为业务所需的人才标准,指导人才招聘和培养,形成良性循环。


4、人力要懂业务,老板也要花精力招人


如前文所言,房企在招聘上喜欢唯学历论,或招来的人与公司不匹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负责招聘的人对业务了解不透彻,只能采用一些相对保险的指标,降低出错率。


在强调事人匹配的今天,地产人力也要懂业务。有房企就指出,人力要做领导的战略协同者,组织进化的推动者。比如人力资源要与运营数据打通,基于项目开发进度和供销存的目标倒推,更精准做的好人力资源规划和薪酬成本预算。


除人力外,房企老板也应舍得在招人上花时间。

人才管理不全是HR的事,更不能认为,把任务委托给第三方人才机构就万事大吉。优秀的人才是需要挖掘的。而显然,房企老板比人力更懂业务,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也更有机会接触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对于重点人才房企一把手要多花点时间精力。


某房企主管人力的老总就表示,中小房企的老板至少要花15%-20%的精力去找人。尤其是企业想实现重大变革或腾飞的时候,或者业务线条或大区域出现明显问题的时候,更要多花时间精力去找人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